功能性薄膜展了解到,截至2020年,国内已有及在建G8以上产线近20条,全部达产后,所需LCD偏光片为3.7亿平方米。
从1996年深圳盛波光电引进一条偏光片产线开始,国内偏光片产业起步。发展到现在,随着三利谱、盛波光电、杉金光电等企业的发力,国内偏光片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。一方面,这将有助于推动国内偏光片产业持续实现工艺、材料、产品、应用和产能上的全面突破;另一方面,全球偏光片产业的格局也将因之重塑。
国内供应缺口依然存在
偏光片作为光学行业的“芯片”,结构复杂、生产工艺流程多,是一个资本密集、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。它不仅是制造液晶面板较重要的材料之一(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5%左右),还是我国液晶面板技术本土化很困难的领域之一。
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,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全球第一,面板产能已占据全球过半份额,产业链逐步向中国转移,正在全面崛起。受益于我国下游面板行业的迅速发展,作为面板的核心材料之一的偏光片需求量也在稳步增长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,国内已有及在建G8以上产线近20条,全部达产后,所需LCD偏光片为3.7亿平方米。而海外目前产能为6.08亿平方米,国内目前已经投产的偏光片产能为2.86亿平方米,尚无法满足国内LCD需求。Omdia数据显示,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市场需求约4.4亿平方米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%。
当下,我国偏光片依旧长期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的供应,特别是高端IT产品和手机,90%以上仍然依赖进口。放眼全球,偏光片产能TOP3的企业分别为日东、LG化学以及住友。中国国台湾的奇美、明基、力特等偏光片企业也占据了一定份额,中国大陆企业则有三利谱、盛波光电以及新加入的杉金光电。
2020年,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应下降,市场出现了普遍的供应短缺。业内人士预计,近两年内供应吃紧状况将持续存在。“随着新增超宽幅产能的量产,预计两三年之后,供应紧张局面或得以缓解。但中长期预计仍有30%左右的偏光片需要从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进口。”一家国内偏光片企业负责人透露。
努力提高新产线的产品利用率
国内三家偏光片企业主攻产品领域不同,三利谱以中小尺寸为主,主攻手机用偏光片;盛波光电主攻中小TV偏光片;新成立的杉金光电则以大尺寸TV偏光片为主。国内偏光片产品格局已经相对全面,产能也随着产线建设和效率爬坡逐渐上量。
Omdia显示屏光学膜和驱动IC首席分析师Irene Heo表示,从整体来看,目前国内共有18条量产产线在运行。三利谱和盛波光电预计将在2021年下半年增加两条生产线。此外,还有6条已确定投资的生产线计划建设,其中包括杉金光电的4条和昆山奇美的两条。一旦这6条生产线开始生产,2024年中国总共将有26条偏光片生产线运行。
考虑到偏光片生产线的宽幅,适用于IT和电视等大尺寸显示器的偏光片生产占比将非常高;到2024年,1330~1490毫米宽幅的生产线将达到16条、2000~2300毫米的超宽辐生产线将有6条、2500毫米的生产线将有4条。
以杉金光电为例,随着广州2.6米超大宽幅量产,及在65英寸以上TV市场的份额保持领先,大尺寸TV竞争力不断强化。未来若强化在高端IT及手机产品的研发,则有望使国内偏光片本土化率从23%大幅度增长到63%,以确保供应的稳定。
业内人士表示,我国偏光片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,但须重视以下三方面工作:一是继续做好现有产能释放工作,努力提高新产线的产品利用率,快速提高产能,拓展市场份额。二是坚持创新,加大研发投入,不断优化工艺,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在线自动检测水平,提高快速应用能力。三是积极开发新产品、新市场和新应用领域。
以上是功能性薄膜展小编带来的相关资讯,如果您感兴趣可以来到展会现场了解行业资讯。
来源: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